前路一望无际,路越走越宽了,而对未知的渴望有增无减。距大一入学那个起点已经一年半。刚开学时沈坚老师说过“过一个月再回头看看你们有了哪些进步”,如今第二十四个一月也将在今年的夏秋之际到来了。前路漫漫,走过的也漫漫。我知道,其实并未走出多远。因为远方不再是出发时憧憬的海市蜃楼,那么大却那么虚幻;而是逐渐变成一个小黑点,越来越远,越来越远。
往回看,成长是“自学”能力觉醒的过程。大一上学期基本上延续高中的学习模式:跟着老师学。但一个重要的差异是不必面面俱到,可以翘掉无关紧要的课程了。我对于翘掉高数大物这样的课程并不后悔。只是从战略角度讲,应该通过自学,把数学和物理学扎实。否则未来若对高端一些的科技感兴趣,还是要先修这些基础。不过,这是可以补救的。
大一快要结束的时候(如果没记错),我在网上买了一本英文版《C++ Primer》。那是一个开始,标志着我的自学意识产生了。那段时间自我感觉特别良好,虽然水平不怎么样。仿佛第一次呼吸道新鲜空气,仿佛新生。那一次儿时的兴趣和梦想时隔多年又充盈脑海。那一次——那是上大学来第一次我觉得不该按部就班地过四年,并且似乎可以做些什么。
之后是很长一段的迷茫期。知道该做点什么了,却不知道具体该做什么,更别提怎么做。大一下学期我给了思维更大的权限。下一秒翘课是因为上一秒忽然想到了什么;上床睡觉或许会忽然下来摸黑拿笔在草稿纸上记下几个词语。我在收藏夹里加入一个又一个IT网站一个又一个百度百科。一遍又一遍地看知乎上相同的几个问题,手机微信中收听的公众号也多了起来。这个阶段逐渐养成的一个新习惯是尽力找英文资料来研究学习。上学期买Primer权当一个挑战,可后来我发现英文资料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除了无数考试和偶尔在超市里帮助外国朋友与店员沟通,我找到了学十几年英语的意义和价值——它无形中帮助我通过了一个对于不会英语的科技人难以跨过的的门槛。
大刘在《三体》中写过的一个细节令我印象深刻——歌者发现了一个看似不具备威胁的文明,坚持要毁灭它。因为一个弱小文明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技术爆炸超越强大文明。量变引起质变。每一次迷路时都会抵达一个陌生的地方,迷路的次数多了,纵使依然身处迷宫之中,却不再迷茫不知何方。就是在一次次的迷路中,我记住了许多名词,科技名、书名和网站名。就像小时候把石头一粒一粒捡起来,最后可以拼起一座宏伟的玩具城。
或许大部分事情在地球的历史上都有人做过。可是对于个人而言,他务必作自己前途的探路者。所谓探路者,就是要用自己的脚步去覆盖黄沙。地上哪有什么铺好的路让你走呢?只有背后的脚印而已。
现在想想,有些路当初可以走的更好,然而当初又怎么会知道。我欣喜于那些看似绕弯的路。那时没有方向,陪我上路的只有勇敢、信任和梦想。
电影别人说它多好看没用,你要自己看才知道。Linux多好,也要用了才知道。一直看牛人们说新手应该写博客我很不明白,为什么要花时间花精力维护这个东西。然而最近我开了,才慢慢体会到它的好。这些好处,是当初完全没有想到的。
才一年半,我越来越喜欢这探索的历程。充满新鲜和激情,时而佐以未知,永远向前走一条不存在的路。路途依然遥远,能力依然不足,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路越来越有意思了。
所以,继续加油吧。
最后,谢谢沈坚老师。您给我的影响远远大于您教给我的知识。大三还要选您的网络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