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倒数第二天,我搬离了牛车水,打了辉瑞二价疫苗。疫苗后劲太大,所以没有参加跨年活动,也推迟了年终总结。目前还没有完全恢复,因此偷个懒,先摘录一些2022年写过的文字,也让我自己对过去的一年的万千细节重新有一些印象。不过,这应该不算是年终总结吧。
一直都是写日记,有时候还没时间写日记,但无论如何,很久没有读过以前的日记了。哈哈,我又想起周国平说的话。好吧,我是自己的史官,我还记得曾经自己说过的、写过的话。在路上呢。
今天天气真好,这会儿阳光透过窗户打在床上、被子上,晒得暖洋洋。
收拾一下心情,沉淀一下心境,继续走吧。下一个,申请新加坡,保持生活的节奏。
社会分工确实有道理,如果我们需要掌握某个技能,那么自己做未尝不可。如果不需要成为自己的major,或求生存当兴趣的本领,还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吧,更有效率,更有质量。
无论在哪,保持革命乐观主义,加油,奋进,为了我们为了家人,奋斗!
又要说时间过得真快了。今天竟然是2022年2月份的最后一天。长大以后我总会在一个新年的开始有些恍惚,仿佛还是旧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疫情,贸易战,人口增长陷入停滞,俄乌战争。说真的,我确实没有想到后来的世界是这么一个走向。我们已经很长一段时间必须戴着口罩了,仿佛它一直伴随着我们,长在我们身上。俄罗斯的核武器转入战略戒备状态,这是我从来没去想过的剧情。核威慑只是威慑,制衡就是制衡,威慑的同时也是世界和平的保护伞——在达摩克利斯之剑尚未坠落以前。
我忽然想到,以前我意识到对团队成员的表扬很重要,但是另一方面,表扬的均衡和公正也很重要。怎么理解呢?以XX发现的XX为例,看似是XX发现的,但其实背后依赖了XX那边提供的XX和XX、XX和XX开发的XX、XX的XX投入、XX和XX的关注,还有更多的表面上看不见的人的努力等。所有这些,促成了这个事情的实现,只不过XX踢了临门一脚。当然,不是说临门一脚不重要,临门一脚很重要!但是,表面以下的人的努力和铺垫也必须要看到,如果是大的功劳,要论功行赏,不可有偏,只褒奖接力跑的最后一棒。
其实这个道理我几年前已经理解了,但是那时候是从自身出发的——知道并认同自己做出的一点点成绩是由许多人的努力一起组成的,只不过我恰好是最终执行的那个人而已。明确这一点,便可让自己保持谦虚、感恩、低调。
我很欣慰、感激自己想到这一点。要明白,我们是一个团队,所有的决策、机遇、挑战、光荣都是团队的产出、团队的投入、团队的风险、团队的困难、团队的克服。无论是我,还是其他个人,都只是团队的一分子。我们都想成为一个伟大的团队的一分子。
近来世界似乎有许多灰暗的事情。俄乌战争仍在进行着,全球网络战趁乱进行着,香港疫情日增五万,徐州丰县铁链女事件后,不断有被拐事件曝出。
这个世界会好么?不知道。努力生活,自己便是一束光、一团火。然而也许疾病、灾难、罪恶是人类文明的过滤器,能不能通过这一关,我也不知道。在以前的年度总结中,我说自己是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多少有些玩弄文字游戏。但是某种程度上,我也确实是这样,努力追寻人生的意义,在追寻到这个意义之前,一步一步坚定地走下去。
这些年在外,这些年在外太多时间了。从2011年到外高上学起吧,2011到2014是外高,2014到2019是上海,2019到2021是南京,2021到现在是北京。算下来,也十年了。慢慢地,小学六年加初中三年相比后来的人生越来越短,越来越微不足道。然而,那九年的时间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一起的陪伴,却是最珍贵的,也是让我怀念一辈子的。
但我却也是矛盾的。问我愿意再回到那些年吗?答案大概率是不愿意。这无关科技的可实现性,而是那些日子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过得并不轻松,他们肩头的压力有多大遇到过多少困难,很多不是我能想象的。那时的我又那么弱小,没有替他们分担的能力,更没有从他们肩头接过重担的能力。那些年陪伴确实带给了我们很多幸福,但是现在是要换换角色了。父母和爷爷奶奶不会永远年轻,他们正在老去,我必须要撑起家。
在外这些年,异乡的苦楚,确实换来了能力上的自信。我失去了很多陪伴他们的时光,毕业了我也没有回到家乡,但是在外的打拼也终于让我看到更大的世界的样子,我是他们的眼睛,我也带他们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最重要的,我没有迷失本心,我要撑起家,我要成为他们的依靠。
现在,还有我的小宝。很荣幸,我能成为守护在你们身边的那个人。
也许我曾无数次回望当初那个男孩,但是我很高兴成为现在这样的男人。
还别说,之前觉得可能没有案例,不好找,但是昨天晚上真的沉下心去找了,反而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也提醒我,不要浮躁,不要想当然,不要认为不可能。没有不可能,hack的本质就是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或者更准确地来说——看透不可能背后的本质是可能。
最近总感觉很忙,有很多会,要写很多PPT,要支持很多客户交流。然而,我在尽量提高准备PPT的效率,目前来看,很多技术交流的内容是能够复用的,不必每次都重新做,或者有时候仅仅做微调即可。这也算是“面向PPT编程”吧,能够提高效率就很不错,避免把大量时间花在做PPT上。跟人交流、表达甚至宣教你的理念的确很重要,但是始终保持自己对技术的先进性也很重要。要平衡好两者,既要有固定的技术产出,又能够为你的产出发声。
慢慢地,我也搞清楚漏洞挖掘、漏洞利用和漏洞复现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了。无论如何,扎实的技术功底,丰富的想象力和失败不气馁的信心与耐心都十分重要。
今天,东航MU5735在广西坠毁。为飞机上的132个人祈福。对于我们仍旧活在这世上的人来说,珍惜生活吧。
今天,人们找到了MU5735两个黑匣子中的一个,初步判定为驾驶舱语音记录器,另一个尚未找到。这个记录器外观损毁较为严重,已经送往北京了。另外,救援人员也发现了部分飞机残骸和人体组织碎片。凶多吉少。其实大家已经多少猜测到了这样的结果,可是结果得到确认时依然会沉默会悲痛。这还只是我们这些没有直接关系的大众,更不必说有六个亲友、三个亲友在飞机上的家人。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近来世界不正常,起伏的疫情、持续的战争、加剧的制裁、频繁的地震、潜在的核武器威胁和坠落的飞机……这个世界会好么?这个世界大抵就这样吧,也许我们长大的这十几年是为数不多的好日子,然后游戏难度就增加了。我说过,我是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我还是会在这世界上努力地向阳生活,去争取我所谓之的意义。
还是好一点吧,对自己好一点,对他人好一点,对身体好一点。一场疫情映射出了人世间的不易。人性的美好与丑陋,都被这一滩水映得明明白白。
效率还是要再提高一些,感觉自己最近一段时间做事情效率低,而且不成体系,一天一天很快过去,也没感觉干成个啥。不要浮躁,还是要静下心来一个个搞,要有规划,然后一步步实现规划。可以把你脑子里想的东西和技能都规划出来,不要怕这规划难和大,要有这个规划,有了规划多有意思呀,多有挑战呀,一点一点吃掉它。
上海的疫情不知怎样了。微博、群聊和朋友圈里各种消息满天飞,时不时冒出一个新闻,意图令人感到这世界的恶和官僚主义的不堪。有的并没有反转,有的则会被随后而来的辟谣微博或公众号否定。还有一些,是好的结局——事情是真实的,也得到了及时处理;最后剩的一些,则大概也是真实的,只是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这中间,好一点的情况是发出呼喊的人群仍在继续呼号,差一点的则酿成了无法挽回的局面,令人感到失望和遗憾。
那个半场,我后来给起了个名字,叫“丁香球场”,因为篮球架的背后隔着一层包裹了塑胶的铁丝网的外边,是一株丁香,开得正盛,部分枝条已经伸进了网内。运球的时候、投球的时候,偶有一阵微风把花香越过篮球架送进场内,还洒了点阳光。
我昨天投了KCon,总算结束一件事情。我整理了许多次滴答清单,然而每次都是过不了多久,待办就又堆成了四十多项,甚至五十多项六十多项。无他,想做的太多,却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安排,于是就成了一个个未按时完成的事项。其实当初设置某个事项的日期时,并不期待那个日期之前能够完成这件事情,仅仅是想把事情放在外部系统里,把大脑释放出来,并且能够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得到关于此事的提醒。这是一种偷懒,也是一种解决方案,毕竟大脑无法记住那么多事情。从这个角度来看,滴答清单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助手、秘书,我的生活确实依赖它。然而,如果只是一味把一些看起来不错的想法塞给清单,然后一直不做,或者一直到了期限得到提醒就把截止日期再往后延几天,不断如此,那清单的意义又何在呢?
我认识到了上述问题,尚未解决问题,但是有一些想法和惯例。比如,也许一时头脑发热写下了一些TODO,但是未来回看时发现它和自己的主线、或者自己团队的主线关系较小,ROI较低或未知,那么就可以果断把它删除,不必留恋。如果是idea,则可以暂时放在一处,不时回看,如果有感兴趣的,就去实现。再如,GTD,展开就是get things done,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策略,也是一个有限生命面对无限事情的无奈策略。无论如何,这个策略至少保证我们一定能够完成一些事情。在这个策略的指导下,也许注定会有一些事情无法完成,但这并不是策略本身的问题——即使换种策略同样完不成,甚至完成的更少,比如采取类似计算机CPU的分片轮换制。那算完了,至少我自己完全不适应这种在多任务间来回切换的模式,效率会极低,人会极浮躁。从《效率脑科学》中我得知这多半和前额皮质有关,如果不停地切换前额皮质思考的内容,人将很快不堪重负。因此,不如逮着一件事做完,然后换下一件事,不匆忙不仓惶,甚至充满仪式感。
五一要调休,所以明天要上班。天下苦调休久矣!不知是谁想出来的调休的政策。我看微博上有人说欧美和非洲那边都是连带放假,比如如果周四是某个节日,那么会连带着周五一起放假。且不论真假吧,我们反正是要为了法定节假日凑假期,连续上班,连续消费。
我觉得,还是坚持每天写日记吧,写一些内容,留下一些痕迹,日子不必那么轻盈地过去。以后回看起来,就像现在回看以前的日记一样,会很有意思。现在距离我的2012年8月1日“夏之序章”的日记已经有将近十年了,很多东西都发生了变化,很多变化是离散的变化。然而正因为有了日记,我仿佛没有变过,或者说,即使我在改变,我也是像连续函数那样从时光里走到现在,每一步可追溯。这样的可追溯性,真好,真踏实。
究其根本,我的相当一部分焦虑和懊恼,来自急功近利,企图走短路的求而不得。
今天是5月12日,汶川大地震14周年。2008年,我还在上小学,六年级,那时也算是即将毕业吧?如果记忆没错的话,5月12日那天,中午我跟哥哥和弟弟在爷爷家吃完午饭,正在看《倚天屠龙记》,马上就要去文明路对面的实验小学上学。下午两点多时,我们感觉到电视机在晃,赶忙到卫生间,过了一会儿,大家都纷纷往楼下跑。可惜当时还没有开始写日记,我只能在自己的大脑中翻找了。从这一点来讲,文字真是个好东西,占空间比图片和视频小得多,提供的信息却并不少。当然了,从信息量上来说也许是少的,但是它能够引你进入无限的遐想和回忆。
我想,人的幸运和意义之一在于,穿梭于无尽而有限的人生旅途中,从起点走向终点,一路细心积累的美好越来越多,带着这些美好一起去迎接未知的改变,直到终点圆满。如果从始至终一成不变,则未免限于桎梏和乏味;如果一路走来始终改变,面目全非也十分可怜。
OK,这里我想指出的其实是“画饼”的能力。这个词在现阶段的职场中也许贬义化了,但是它确实是很重要的。只有先画饼才能真正做出来饼。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团队,你要能够画出来宏观抽象的饼,也能够画出来具体项目的饼,让自己、让团队成员看到跟着你干能做出来什么,要做些什么。不对项目目标进行规划和设计,直接就指挥自己、他人去做,无疑会让人失去方向感,最终就只能是眼前看到什么做什么。
丘成桐对于数学中某些子领域之间的割裂不认同,这一点我认同他的看法。进行类比的话,我认为信息安全领域也是一样,至少二进制安全和Web安全这两大领域不应该割裂,一个人应该能够较全面地掌握信息安全知识。当然,这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但是有热爱,就能实现。
我决定先记录一下这些天,将来回顾时的你,一定会觉得很有趣。当然,将来的你结合将来发生的事情,再来看现在我们做出的决定、离别、团聚、奋斗和努力,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感受。那种感受我不得而知,但是我愿意把现在这一分一秒记录给你。
为什么要尽可能去记录这些细节呢?因为舍不得,因为害怕忘记,因为知道人的记忆不靠谱,因为想要为未来的我们提供一份回忆。
就算从支持家乡旅游业、经济的角度,我觉得自费隔离都OK。但是,没有明文说法,这一点让我觉得并不舒服。之前读《置身事内》也明白了一些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正所谓“县官不如现管”,哈哈。没事,我还带了俯卧撑架,既来之则安之。
宝贝说看来隔离还挺适合我的,我觉得是这样。作息、饮食规律,饭菜好吃,没有很多事情,可以一个人随意安排自己的时间。隔离群里天天有人说无聊、受不了,我倒觉得乐在其中。古人云“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于我来说口体之奉远谈不上匮乏,倒是可以说暂时的自由不若人也。
一路走来,我们谈天说地,穿过的小巷里摆着几个吃烧烤的大桌子和很多塑料凳子,有几桌人已经吃完了,正在唠嗑。我很喜欢这种感觉,这种久违的感觉。我忽然十分想念我的小城,而我的小城已经回来了。大家都不用戴口罩,似乎疫情已经结束了,又似乎从未发生,而我也从未离开过家乡。只是我们的家从城东搬到了城西,我也长大了。买了十根冰棍,买完后我“怂恿”父亲一起骑美团电动车回去,父亲也很开心。我们分别扫码,一人扫开了一辆电动车,然后一起骑车到小区门口,下车,回家。
我不知道2030年时的自己回看过去的十年会有怎样的感觉,是终于雨过天晴,从而认为过去的这些日子阴云密布?还是江河日下,认为过去的日子似乎一如平常?我希望是前者,每个人都希望是前者。坏事多、戾气重,这时候正是积累实力的好时机。事实上,任何时候都是积累实力的好时机,因为人的生命和时间不会因为客观事物的好坏而为你免费暂停。
武汉。这是我到武汉的第二天,现在是下午六点五十一分,我坐在免费升级后十分宽敞的房间里,在透过窗户的夕阳下写着日记。多年以后也许你仍然能够回忆起这一天,这平凡而又宝贵的一天。在你的生命里,这一天你第一次作为教师在一所大学里授课。
现在,我的手机连接上了房间里在床头两旁的墙壁上安装的蓝牙音箱,播放朴树的《平凡之路》。
今天上午在武汉大学讲了一上午的课,感觉自己的嗓子都要哑了,中午讲完课我就赶紧打车回到宾馆,然后点了一份鲍鱼排骨饭,结果店家忘记放鲍鱼了。
对于上午的课程,个人认为自己讲得还行,学生们也在努力听了,只是他们的基础确实还不够——大二升大三,计算机网络等课都没学,只学过操作系统、编译原理。因此,我从原计划的传授知识改为了传授思想和思路,给他们一遍遍地重复作为云计算两大核心技术的“抽象”和“编排”,教他们面对一个新技术时从“该技术自身的安全性”和“利用该技术去做安全”两个角度来展开研究。我希望他们中有一两个听进去了,这样我的工作就没有白做。不过事实上,我的工作确实没有白做,至少从“费曼技巧”的角度来看,我自己又巩固了一遍知识,还培养了演讲授课能力,学生呢,至少了解了几个新名词,这些新名词将作为索引,为他们未来指明一些方向。其实,在我讲得过于艰深、以至于没有同学抬头看的时候,我体会到了当年在学校老师面对一群低着头的学生的感觉。不过,我已然了解到容器安全课程对于他们来说过难,所以没有不高兴,也没有泄气,而是依然镇定自若地讲课。偶尔有几位同学抬起头来看,这说明我讲的东西的确吸引到他们了。这就是成果。
当然了,我也有不足,我深知这一点。然而,人生是有蛰伏有中场休息,但是这些实际上只是人的臆想罢了。人生实际上没有彩排。因此,你固然可以蛰伏可以中场休息,但是你要随时做好迎接一波又一波的生活的浪潮的准备。你要勇敢地迎接着,哪怕你明白此时某方面存在短板,可是人生什么时候不存在短板呢?又有谁能够不存在短板呢?我们能做的,就是发挥出所有能够发挥出的,动员所有能够动员的脑细胞和团队,团结一致,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向前挺进。
坐上高铁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在盯着窗外不断向后退去的风景发呆。从三门峡到洛阳,到郑州,到明港,到信阳,这一路上景色的变化从北到南很有特点。离家近的地方,是风车,是丘陵,是植被很少的山坡;离家远的地方,如明港、信阳等,是绿地,是河流和湖泊,仿佛到了江浙一带。同一个省份的风景如此不同,可想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土地上的故事多半也形色不一。
“明港”这个地方引起了我的好奇。在我的印象里,河南,甚至是江苏中西部,很少有带“港”字的行政区划。内地何来”港“呢?经过搜索,我发现明港镇不得了,滨邻明河,通衢四海,是全国唯一一个同时拥有机场、高铁和高速公路出入口的建制镇。难怪我经过的时候感觉他们比河南北部要富裕得多。想致富先修路,人家有三类路呢!
家乡的菜确实很好吃。涮牛肚、涮菜、烤羊肉串牛肉串都是记忆里的风味,仅此一城,别无他处。
“时间会回答成长,成长会回答梦想,梦想会回答生活,生活回答你我的模样。”
我总是想到《后会无期》里的主人公说“大岛建、小岛迁”。三门峡算是小岛吧,中国几乎所有的小城市,都在为大城市供血,年轻人从小城市离开,奋力要在大城市扎根。
好了,向前看。就像《士兵突击》里史今说的那样,将来有能力了,距离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迈一步脚的距离。但是,前提是要努力,要勇敢地去迎接生活。
下午晚些时候,我出去打篮球。到了小区的篮球场,首先跟那里的大人和小孩组队三打三,我们队赢了。我发现自己的命中率很高,无论是中投还是三分球。后来,大人走了,我跟小朋友一起打球,一打三,我对他们三个。我有些羡慕他们,这么小就知道NBA,知道库里,家里小区有这么好的球场。然而我一路走来已经没有遗憾了,我跟我的朋友们打球的次数也不少了。这些篮球时光对我而言是非常宝贵的回忆。
中午爷爷做了炝锅面,放点牛肉和白胡椒粉,非常好吃,甚至有牛肉烩面的味道。看我吃得开心,爷爷奶奶很高兴。每次回到家,能够跟爷爷奶奶说说话聊聊天,听他们讲讲过去的事、我们小时候的事,是很温暖的。中午睡了一觉,睡起来感觉有些热,我把空调打开了。然后坐在外边跟爷爷奶奶聊天,奶奶讲了很多她年轻时带着爸爸伯伯姑姑和叔叔的事。还说起炀炀小时候磕了一下、我小时候端饺子皮时磕了一下的事情,现在想来很有意思。
好了,其实我觉得没必要留恋过去或者希冀将来。人生无限美好,而这无限美好留不住,以某种自欺欺人的形式留住也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切莫沉浸在对过去或未来的回忆和想象中荒废了当下。在我看来,比较积极的态度是享受当下、珍惜当下、热爱当下。
昨儿晚上七点多时,我搞定了PWN后去Giant附近逛,在地下商场里吃了顿美味的韩式海鲜石锅拌饭,还买了一杯手打柠檬茶。这两份的价格其实都还可以接受,石锅拌饭不到四十元人民币,手打柠檬茶要二十出头,稍贵了一些,但加起来还没有之前吃的肉骨茶贵。然而我很享受这样的一顿饭,这顿饭意味着我来到新加坡后的紧张神经在逐渐放开,我对于把控生活、为自己的生活负责的能力愈加有自信,也意味着我对这个地方慢慢放下对待陌生事物的戒备,至少不再有排斥和敌意。
留学以来,我发现自己的一个可喜之处是,我终于在认真地去做着之前没有耐心没有开始做的各种事情、各种学习和研究,比如PWN,比如后面要进行的eBPF等。我终于不再找借口去逡巡而不前进顾左右而言他,我终于开始脚踏实地地去一步一步实现,而不是站在远方憧憬。那么之前是为什么没有做呢?是因为觉得整个理想图景太过庞大而无处下手?还是觉得工作第一而想要去做的事情对于眼前直接的工作没有太多价值?好像都是,但好像也又都不是。无论如何,真正沉浸在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当中是快乐的,暂时没有各种琐碎的烦扰和压力。这样的快乐是平凡而又可贵的。所以请珍惜当下。
今天看到一个观点,我觉得挺有意思:如果世界其他国家一开始都像中国这么负责这么正面地抗疫,也许疫情早已结束了。我觉得有些道理。抛开过度防疫不谈,单纯从抗击疫情的角度来看,如果全世界都能够从一开始就科学防疫,而不是过早放弃、躺平,就不会有德尔塔、奥密克戎等等,人类也许就不需要给病毒太多变异的时间。然而,别的国家并没有如此,他们需要为病毒的变异负主要责任。同时,中国又不可能像朝鲜一样闭关锁国,因此必然要受到疫情的冲击。一旦进入与病毒的僵持期,人类难免心理疲劳,于是中国就到了现在这个局面——稍微有些反弹,就有地方封城。封城确实会影响到经济、民生,甚至导致了不少非新冠死亡。我们的国家,年轻而又古老,有一件事情也许是一以贯之的,就是政策转向的速度。确认一个方向以后,中国的车轮是不容易刹住的,更别提转弯或掉头,这是缓慢而渐进的。从历史长河的角度来看,这样做也许有好有坏。从短期来看,如果最初的决策是看似正确的,人们会感到由衷的自豪;如果随着时间的流逝坚持最初的决策逐渐变得至少看起来不那么正确,同样的人们会在后期感到受到伤害。
这让我想起自己从同济毕业后在南京的两年时光,一直住在壹间公寓,虽然贵了一些,但是确实很温馨、很便利,让我有一种家的感觉——尤其是从别的城市出差回来后的晚上。
我想念那两年的时光,那时的自己孤身一人从上海到南京,落地生根,去位于国际金融中心32层的绿盟南京办事处上班,后来也认识了几个很好的朋友。那时的我是孤独的,那种孤独和现在我在新加坡的感觉反而不同。现在虽然我在国外,但是平时联系的人很多:宝贝、爸妈、微信上的好友、学校的同学、室友。那时的我,空闲时间要么投入到学习研究,要么就是一个人在南京城里逛。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想念南京。
能够引导好友创建博客,我觉得很快乐。作为一名博主,能够让博客这一如今已经不再流行的自媒体形式为更多人所知更多人所用,我很快乐。我创建博客其实挺早,就技术博客来说,2015年应该就有这个想法并且曾实践了。我曾经鼓捣过CSDN、博客园、GitHub Pages、自己用Django搭建等多个博客,断断续续,博文没写多少,却一直在不停鼓捣技术栈。虽然中间几次中断,但至少这个念头在求学工作的这十几年中一直坚持了下来,就像写日记一样。后来工作后,总算是在自建的VPS上用Ghost运行了大约三年,然后由于Ghost对系统资源要求较高而换成了基于Hugo的静态博客。我感到很幸运的一点是,自己最早买下的wohin.me域名一直续费到现在。我很喜欢这个域名,它对我有独特意义。它也够短,能够让人铭记。
他是在2020年2月1日发的确诊消息,如今已经是2022年9月7日了,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年半,他也早已不在人世。他的单条微博下已经有超过100万留言和27万转发,时至今日,几乎每天都会有人在他的微博下留言,诉说对疫情前生活的怀念、生活的艰辛和不幸,令人唏嘘。
如今的新冠病毒致死率已经大大下降,然而传播力却提升了不少。如今的世界和社会也不再是疫情前的世界和社会了。
作为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如果有人问:这个世界会好么?我想我会回答一句:不会了,所以抓紧他妈的时间珍惜当下努力去做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吧!
吃完饭出地铁在鱼尾狮公园附近时,我看到那里有户外演唱会,前面聚集了一大群人。看着他们纵情欢乐,我忽然有一种感觉:自己好像当年拿着赔款出来的留学生,在遥远的国度看着那里的繁华,我的身后是我历尽磨难的祖国。诚然,我的祖国如今已今非昔比,但是疫情确实让不幸的人提早离开这世界,也给幸存的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曲折。我希望我的祖国好,我留学但并不是想要“润”往异国他乡,这仅仅是我的成长计划、探索世界计划的一部分。我依然希望回到我的祖国,建设我的祖国,那是我热爱的地方,有我热爱的土地和深深爱着的人们。
我不知道这世界未来的走向是什么样,但是我想尽量影响这个世界,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些。
我发现常常不太能用一个词来概括新加坡一天的天气了。比如现在,早晨八点二十六分,窗外阴得很重,像是打开了自来水龙头。然而也许到中午、下午,甚至是上午晚些时候,天也许就会放晴。一旦放晴,篮球场不到一个小时就会干,就可以打球。这种生活上的常识概念和国内是不太一样的。在国内,尤其是在北方,一旦下雨,可能一两天过后,积水仍在。也因此,小时候到后来,我去过很多球场打球,在很多球场都能见到那种竹子编成的大扫帚,用来扫水。
我早上想到了一个不那么押韵的顺口溜:
泼水节,泼水节,这里的水不要钱……
雨声是完美的白噪声,预示大雨将至的阴天也会让人身心放松。早晨醒来,慵懒躺在床上,隔着窗户前的窗帘望着窗外昏暗的光,仿佛是傍晚。大雨让一切停滞,让人感觉自己也有理由有权利停下来活动,享受这一刻的静谧。
我对自己现在的状态感到些许捉摸不定。比如我一直希望自己早晨能在六点半、甚至六点准时起床,然后无论是晨练也好、学习也罢,拥有一块清晨的时间,同时能够在晚上十一点半左右入睡。仅仅这样的一条,我就几乎从来没有做到过,虽然我的闹钟总是定在六点半,但是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会把明天的闹钟调到七点多,因为又晚睡了。苹果手机上设置闹钟有一个非常有一意思的选项,当我调整闹钟后点击完成时,界面上会弹出一个菜单:您要将此更改应用到一星期中的每一天吗?选项有两个:一个是“仅更改下一个闹钟”,另一个是“更改此定时”。我每次都会选择第一个选项,当我按下这个选项时,我的脑子里其实充满了放过此刻自己的放松和对未来美好自我的憧憬:就改这一次吧,明天我还得早起呢!然而,一次又一次,明日复明日,似乎从来没有早起过。
我怀念往日时光,但我更喜欢现在的自己,因为我没有辜负曾经的自己,没有辜负当初的少年,我与你饮酒对坐,可以说我走的正是你想要走的路。
昨天日记中提到,今天中午大家庭在开元大酒店给爷爷奶奶过大寿。只有我、一行和姑父没到。我和一行在他乡,姑父则是被疫情困在了渑池。我不知道为什么既然三门峡主城区已经解封,区县的人还不能回去。我在大家庭微信群里给大家发了个红包,标题是“祝爷爷奶奶生日快乐”,一行后来也发了一个。哎,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我曾经以为这最多只是分布在天涯海角的好友之间无法相见的遗憾,原来与亲人之间也会由于大家每个家庭、每个人的种种原因无法团圆。
我记得几年前,甚至还是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当时爸妈、爷爷奶奶说等人凑齐了过年一起去拍一张全家福。这一下子几年过去了,还没有实现——有时候是哥在外地工作过年没回来,有时候是叔叔,有时候是炀炀去外面旅游,有时候是我没回去(疫情),还有从军后一直缺席的一行。我怀念小时候的那种感觉,一家人其乐融融。那时候每个家庭也都有一些琐碎不满的事情,但是聚在一起的团圆会让我们暂时放下不满,珍惜当下的相聚。我想也许小孩子真的是一个家庭气氛的烘托者。只有一个家庭里有小孩子的时候,各个家庭的大人们才会在吃过饭后不那么着急赶回去,而是坐在一起抱着孩子唠唠嗑。孩子大了,飞得远了,大人们聚在一起似乎也只是聚一聚,很多时候吃完饭就各回各家了。然而,我不知道别的家庭是否是这样,我觉得不是每个家庭都是这样。大人也该有大人的性情,大人的爱好,大人想要做的事情想要聊的天。大人的生活不应该是空洞乏味的,大人也是从小孩子变过去的。在成长的过程中,要对这个世界保持好奇与热爱,要守护自己热爱的东西。
运动和威士忌是两个最为有效的自我调整方式,我都喜欢。
互联网真奇妙。以上大部分地方我都没有去过,但是那里已经有人看过我的博客。
要有勇气去做那些你想做但觉得可能会比较麻烦或者比较难的事情。你觉得难或麻烦,多半是由于你认为自己在做这件事所需的技能和知识上储备不足,然而这正是一个跳出舒适圈、学习新知识的好机会。
突然想到,长大以来其实我们的成语词库扩充了不少当下的故事。我觉得其中最深刻最应该被人记住的“你法我笑”。初中还是高中的时候,政治课本上有四个词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依法治国、违法必究。现在看来,美好的词语通常都是一种期望。
如今再次回到校园里参加考试,我没有了以往本科期间考完试的畅快感,因为我知道虽然自己再次回到了学校里,但我已不是当年懵懂无知的学生。我就好像从未来回到过去又经历一遍生活的人,带着自己总结的游戏攻略人生经验,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然而,考完试会让我些许伤感,我知道来NUS的第一学期已经结束,时光如此易逝。
卡塔尔世界杯开幕了。先是沙特赢阿根廷,后是今天日本赢德国,这届的世界杯好刺激。然而似乎和中国没什么关系,中国国家队没有进入世界杯,大部分中国人还处于应对疫情的生活中。
乌鲁木齐高楼火灾导致十人死亡。昨晚大家都在朋友圈推送相关的文章,痛惜、批判。疫情相关的新闻还有重庆超人哥,他是一个十分勇敢的人。
现在是下午三点零一分,我坐在瑜伽垫上,面朝窗户,阳光投射进来。我想记录一下这样的情景,因为可能一个月后的今天我将不在这里住了。到时我可能已经搬到学校附近去了。整体而言,YOHA给我的感觉还是不错的,一切从简,但是满足生活需求。四个月前的7月27日晚,我拉着两个行李箱、背着书包,从樟宜机场出来打车来到了这里,一住就是四个月。时间过得好快。昨天下午五点多的时候,我好像也曾这样坐在这里,抬头仰望着窗外的天空,想象着下一次自己乘飞机飞过那片天空。那时我将跟我爱的人团聚,我也将结束这一年半的独自留学、修行之旅。
想想这一路走来,其实很多事情是命中注定,或者说直接、间接地促成了我和我今天的处境。在爷爷奶奶家过完小学和初中,然后在外高寄宿三年,大大提高了自理能力,接着是同济五年、南京两年、北京一年。这一路走来,庆幸的是我没有边走边丢掉过往,而是将它们封装好带在身上。不拖累自己,也不刻意忘记。
有个声音来自美丽的远方
它在黎明时分含着晨露
绚丽灿烂的前景令人心驰神往
我像儿时一样雀跃欢呼
啊,最美好的前途!可不要对我冷酷,可不要对我冷酷,对我冷酷!我就从零点起步,向最美好的前途;
向最美好的前途,哪怕是漫长的路。
有个声音来自最美好的远处,
它在召唤我去奇妙国土。
我听见那声音向我严正发问。
我为明天尽些什么义务?
天气转晴了,我看着窗外的珍珠山,想到自己在这里居住的日子不到二十天了,在圣诞节左右就要搬到一路向西,搬到学校附近,忽然觉得这里很适宜居住,有一些留恋了。人就是这样啊。
昨晚,我在珍珠坊的坤海旗舰店买了瓶孝感米酒,还有两袋古龙午餐肉。回来后给自己放了一个小假,看完了《本案告破》这本罪案小说。我喜欢南京,毕业后前两年也选择在这里工作,因此在读《本案告破》时,感觉与读其他的罪案小说是不一样的。书中提到的许多地方我都曾经走过,只是当时并不知道这些地方发生过这些事情。另外,与其他一些罪案小说不同的是,这本书讲述的都是真实案件,只是做了轻微的虚构和文学处理而已。作者名“藏青”是两位公安前辈的笔名,这正是公安制服的颜色。一口气读完已是深夜。虽然我已离开南京将近两年,但依然对南京有很深的感情。向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辈致敬。